首页
关于我们
服务领域
法规资讯
研发中心
联系我们
搜索
行业资讯

透视2015年版《中国药典》

来源:北京瑞德伦 发布日期:2016-07-06 字号

 2015-08-06 李雪墨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于12月1日实施。新版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新版药典的制修订始终坚持“科学、先进、实用、规范”的原则,依据试验数据、研究结果、专家评估,体现药典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持续改进提高药品质量。新版药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药品标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版药典体现党中央“四个最严”要求
6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进行了解读。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表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新版药典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提高药品技术门槛,促进药品质量的优胜劣汰,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制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张伟说,“最严谨的标准”用词很贴切、科学、准确。建立严谨的药品标准,是说标准的制定要严密、审慎、周全、完善,要基于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最适宜、最适用的标准才是最好的标准。坚持“科学、先进、实用、规范”一直是药典标准制修订工作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央精神和要求相吻合。除了建立严谨的标准外,还要严格地执行标准,不得敷衍马虎,更不能随意任性,要自觉维护药品标准的权威性;要严肃评估标准,通过不断完善标准,持续改进提高药品质量;要严厉监督标准的执行,保证标准的正确执行和严格执行,对违反标准的行为坚决查处。
新版药典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药品标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张伟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不仅数量增加达到5608个,比上一版增加1000多个,覆盖了基本药物目录和医疗保险目录的大部分品种,更加适应临床用药需要;而且质量有了全面提升,标准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项目增加,检测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并更加多样化。
二是既扩大了现代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又保留了一些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常规检测方法。
三是既努力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又充分考虑我国制药水平的实际,突出中国特色。
四是充分体现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全程管理的理念。新版药典中制定和修订的指导原则和通用技术要求涵盖了药品的研发源头、生产过程、检测终端等各个环节以及原料、辅料、药包材、标准物质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从药品监管发展历程来看,制定和完善药品标准体系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的缺失或缺陷往往是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隐患,曾经发生的一些药品安全事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中国药典》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规范;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品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张伟介绍,《中国药典》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维护公众健康,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防护墙”。药品标准主要围绕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因素建立控制项目,除考虑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外,还要考虑生产工艺、贮运等各个环节影响药品安全和有效的因素,同时应对其中有害物质建立适宜的检查方法与限度要求,并在生产中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二是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升级的“导航仪”。新版药典以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紧跟国际药典标准发展趋势,兼顾我国药品生产实际水平,着力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通过提高标准要求和推动先进检测方法应用发挥技术引领作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在我国,同一品种往往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企业就必须持续不断完善标准,提高质量,努力营造“以标准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的良好公平竞争氛围。
四是中国制药实现质量硬承诺,通向国际化道路的“彩虹桥”。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医药产业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同步研发与注册、大生产和大流通。因此,药品标准既可成为促进国际经济交流的催化剂,又成为人为设置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中国制药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标准先行,实现中国药品标准从跟随到参与、再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发挥标准引领和技术导向作用
“《中国药典》2015年版在品种收载、检验方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以及质量控制水平上都有了较大提升!”6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总局科技和标准司司长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版药典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特点一:增加了药典第四部,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新版药典将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包括制剂通则、检测方法和辅料标准等)进行了整合,增设为药典第四部,分类更加清晰明确。同时,将先进、成熟的检测技术应用到药品标准中。
  “比如,新版药典加强对重要农药残留控制方法的制定,建立了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可检测229种农药残留。此外,增加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药包材’通则和指导原则,形成了涵盖原料药及其制剂、药用辅料、药包材和标准物质的药品标准体系。”于军说。
  特点二:增加了检测药品限量指标,进一步提升了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在中药方面,新版药典提高对药品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水平。如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珍珠、海藻等药材增加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项,人参、西洋参中有机氯等1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以及对柏子仁等14味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中药材及饮片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和限量标准等。
  在化学药方面,新版药典提高了药品中杂质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如加强对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修订,增加静脉输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项等。”于军说。
  在生物制品方面,新版药典加强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如增加了疫苗总论、生物技术产品总论,加强对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及限量控制等。”于军解释道。
  特点三:增设了专属性检验项目设定,进一步提升药品有效性控制能力。
  在中药方面,新版药典增加了专属性的显微鉴别检查项和特征氨基酸含量测定项,对六味地黄丸系列品种建立了主要成分——莫洛苷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丹参、沉香、枣仁安神胶囊等30多个标准特征图谱等。
  在化学药方面,将专属性强、适用性广的检验方法应用于制剂含量测定,加强对常释口服固体制剂和缓控释制剂有效性的控制以及放射性药品活性相关的检查方法制定等。
  特点四:完善了药用辅料标准,进一步提高了药物制剂质量。
  新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可以避免因各部药典重复收载附录,长期以来各部检测方法重复收录且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
  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随着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辅料的质量控制水平和安全性也将有较大提升。
  于军还表示,新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强化了《中国药典》在国家药品标准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科学遴选品种、提升检测能力、严格限度规定、完善技术指导原则等措施,使药典的标准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显著加强。
“科学巨著”的编制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药典》是检测和评价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法定技术规范和依据。然而它又是一部科学巨著,其编制过程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工程。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拥有29名两院院士领衔的执委会、351名药典委员组成的23个专业委员会、还有26名资深的顾问委员。
在近5年时间里,以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为基础,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设立了5000多个药品标准提高科研课题,有40多个药检机构、20多个高校和研究院所参加了标准研究起草,众多生产企业参与了标准制定和方法复核验证工作,召开了700多次各种专业委员会会议,审议了4800多个药品标准提高课题任务,加强新版药典标准增修订内容环节,收集社会反馈意见达到4000多条。
  “我们把在国家疫苗监管体系认证中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首次引入了药典编制工作的所有环节!2013~2014年药典委通过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使药典标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张伟介绍。
  在新版药典编制中除了引入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完善了专家委员遴选制度,将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吸纳到药典委员的队伍中;加强了药典委员会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制定了药典委员会委员工作程序、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专家利益冲突声明、专业委员会表决办法等等;加强了药典委员专家管理,对委员工作的绩效和出勤进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药典委员予以表彰等等。
  对新版药典增修内容的公示和征求意见工作,得到各界广泛认可和积极反馈。新版药典所有增修内容均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上,至少公示3个月以上。对于通用性强、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增修订内容,提前10个月在网上公示。国家药典委还根据反馈意见的审定、修订情况,进行多次公示。”
  “企业对公示内容提出的每个意见,不管采纳或不采纳,我们都会组织专业委员会逐条研究审定,对通则等共性问题提出反馈意见,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新版药典编制中,征集各界反馈意见近4000余条,远远超过以往药典收到的反馈意见的数量。特别是意见反馈及网上公开工作,虽然工作强度相当大,但我们还是希望以此体现药典委员会对反馈意见的单位和部门的尊重。通过调动全社会参与标准提高的积极性,提高药典的编制质量。”张伟说。
  严格执行药典标准工作程序是编制好药典的基础。新版药典新增或淘汰品种,均需经过医学专业委员会审定,并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予以公示后,方可进行确认。编制过程,包括课题立项,标准起草、复核、课题审核、标准审定、公示、意见反馈审定、定稿、统稿、文字校对等各环节,都实现了全过程控制。
  2014年,是新版药典编制的关键收官之年。所有的工作进度都是以12月底为时间节点倒推确定。时间表和工作要求明确而清晰,从而保证了药典编制工作的整体进度。
  国家药典委多次召开委员、专家联席会议、常设机构内部沟通协调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协商审议有关问题。对涉及行政管理和存在争议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化注册司和科技标准司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
为力推相关企业能执行标准到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召集总局相关司局和直属机单位、相关生产企业和所在省局进行深入研讨,积极稳妥地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
  2015年2月4日,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北京召开,包括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在内的72名执委会委员,经过热烈讨论,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草案。
  经过近5年的历程,新版药典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得到社会各界的初步认可,将接受应用实践的检验和考验。吴浈副局长在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委会议上指出:“《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颁布实施,体现了我国的用药水平、制药水平和监管水平。无论是在药典品种收载、标准增修订幅度、检验方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还是在标准体系的系统完善、质控水平等方面,新版药典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宣传贯彻和监督指导
为做好新版药典相关实施工作,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做好《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宣传贯彻和加强监督指导新版药典执行情况,要求药品生产(进口)企业做好执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准备工作,持续完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国家药典委员会将适时组织对新版药典执行情况的专项评估和检查。
  《中国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管等相关单位均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新版药典实施之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局(部)颁布的同品种国家药品标准同时废止,所有生产上市的药品标准包括药品注册标准,应当执行新版药典的相关通用要求。
  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其质量标准按新版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不再收载的历版药典曾收载品种,新标准未颁布前,仍执行原药典标准,但应符合新版药典的通用要求。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检验项目多于药典规定或质量指标严于药典要求的,应在执行药典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执行原注册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因辅料及生产工艺等差异导致的检测项目差异,生产企业应基于科学、质量可控的原则开展研究,必要时申报药品补充申请。药品注册标准收载检验项目少于药典规定或质量指标低于药典要求的,应执行药典规定。
  《中国药典》2015年版发布之日前已获批的药品应自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新版药典相应要求。如涉及药品处方、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等变更的,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在2015年12月1日前向国家总局提交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期间仍可执行原标准,审批通过者执行新标准,审批不通过者应立即停产。《中国药典》2015年版发布之日起(不含当日)新提交的药品注册申请,应按照新版药典相关要求开展研究并提交申报资料,技术审评部门应按照新版药典相关要求开展审评,不符合要求者不予批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发布之日(含当日)前已受理、技术审评部门尚未完成相关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按照新版药典的相关要求开展审评;技术审评部门已完成相关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药品批准上市后6个月内应符合新版药典的相关要求。
  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宣传贯彻和培训以及新版药典执行中的具体技术指导。在其网站专门开辟“中国药典执行专栏”,及时答复各地反映的有关问题。
  新版药典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每本正版药典均贴有一个独有的数码防伪标签,刮开涂层即可看到一串数码防伪码。数码防伪码就是产品的“身份证”,每本书只有一个编码,防伪码只有一个且仅能使用一次。同时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对新版药典将进行配备登记工作,只有通过正版验证的才可以有效登记,药品监管部门、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等单位配备登记情况将定期向社会公布,便于公众监督。
国家药典委员会坚决反对中国药典盗版行为,积极支持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打击盗版活动,并且保留对新版药典盗版行为法律诉讼的权力。国家药典委员会希望行业自觉、企业诚信和自律,不要购买盗版药典,共同担负起维护药典权威性和严肃性的责任,更好地保证药典的正确执行和准确掌握,有效打击盗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