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法规资讯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在全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工作会上作典型经验书面交流

发布时间:2016-10-09 浏览量:96

 

9月21日至23日,全国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焦红副局长、器械注册司高国彪副司长、总局器审中心孔繁圃主任、卢忠副主任、邓刚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会议,黑龙江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等全国31个中心的机构负责人及医疗器械审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选取15个省中心作为典型,我中心的典型经验交流材料“蹄疾步稳 全面加强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能力建设”被入选《全国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汇编》在全国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会议上作了书面交流,我中心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汇报:

 

(一)用基础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按照省级医疗器械审评机构能力评估要求,基础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心由于成立较晚等历史原因,一直处于租房办公的状态,办公场地无法满足办公、档案保管、能力提升等正常工作需要,成为制约中心发展和能力建设提升的“瓶颈”。2015年5月,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在局直系统办公条件较为紧张的不利局面下,省局党组最终确定将现地址房产划拨给中心使用,并争取到近百万的维修基金。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全面部署和亲自指挥下,仅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专项维修基金申请、政府招标、工程施工和维修改造工作。2015年12月25日,中心顺利实现整体搬迁。配备了医疗器械档案室,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借阅和保管;设有可容纳全体员工、功能齐全的大会议室,确保视频会议、专题会议等顺利召开;设有小型会议室和满足召开专家审评会议的中型会议室。我中心硬件设施已满足省级医疗器械审评机构能力评估要求,在全国技术审评机构中也排在前列。

 

为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工作效能,经省局批复,中心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这次改革以横向对比作为内设机构调整基础、以纵深研究作为内设机构调整切入点,先后对国家总局部分中心和全国31个省中心进行函调,起草形成了《中心内设机构改革起草说明》。根据上述基础工作,聚焦审核查验主业,统一业务科室命名方式,调整各科室职责分配,并增加了业务科室比例,审核查验效能明显增强。内设机构的调整完成,标志中心正式构建起“大中心”体系,面对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工作开展时,人员使用配置可集中、可分散,更加科学合理,满足了日常工作需要。

  

(二)用质量体系管理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2015年,我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医疗器械审评工作是否规范,程序和流程是否合理,体系的完备性直接影响到医疗器械审评工作的质量。我中心按照省级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能力评估工作要求,结合体系实际,医疗器械审评部门进行自查评估,建立健全审评工作程序、审评标准、审评纪律、审评责任追究、廉政制度等各类体系文件41个,确保了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用制度改革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通过制度修订,对医疗器械审评品种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实行“常规控制”和“严格控制”。对“有源医疗器械”和进行临床试验等确定为“严格控制”品种实行“双主审”。并且合理配置审评资源,在分配审评任务时采用新老审评员、不同专业背景审评员、不同部门审评员共同担任主审,两名主审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审评工作尺度统一、审评意见科学合理,避免单一主审成为行政相对人“围猎”的目标,影响审评结果的客观性,导致不廉洁事件的发生。用制度降低廉政风险,提升审评质量。并按制度要求及时掌控审评时限并积极推进审评速度。要求审评人员与企业定期沟通,审评时限3个月内由主审人主抓推进,3-6个月由科室牵头推进,6个月以上由中心直接协调推进。遇到高风险品种或疑难问题快速召开科务会乃至中心层面会议讨论,必要时咨询医疗器械相关行业专家或者召开专家审评会。通过以上手段,我中心医疗器械审评工作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用数据分析优化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数据分析是中心提高医疗器械审评工作质量的全新举措,建立起严谨、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工作方式,做到事事有据,事事有析、事事有源、事事有果,为国家局省局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积极做好技术审评数据分析工作,定期完成医疗器械审评季度、年度技术分析报告及专项品种技术分析报告。通过对以往企业申报材料审评中存在问题汇总、分类、统计、分析,总结技术审评过程中经验与问题,指导审评人员在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中把握细节,统一尺度,充分利用数据优势,针对企业申报品种技术研究上的困难点、适用法律法规的疑难点、遵循标准指导原则的交叉点,给予更精准的解答,科学引导企业规范注册申报行为。

  

(五)用业务培训提高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业务能力建设一直是中心提高医疗器械审评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我中心正式开办“职工讲堂”,通过职工亲自备课,亲自讲课的形式,不断提升中心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延伸拓宽外派培训广度,解决外派培训人员受限问题,扩大培训受益人群;以拓宽外派培训深度,将培训内容、培训心得和工作实际有机融合,增强培训有效性和实战性;以完善中心能力建设,锻炼职工学习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析升华能力和学用结合能力。鼓励医疗器械审评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真正将法律法规吃透学懂。

  

(六)用专家队伍加强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器械审评人员专业和数量不能满足医疗器械审评中的实际专业需求,如自动化类、软件信息类、材料类等等,是每个医疗器械审评部门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人员有限,长期以来为了审评各类原理的器械产品,审评部门不得不执行着“一专多能”“一个岗位多个角色”的工作方式,应该说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等问题,但也无可置疑地影响了审评质量,而且审评部门短缺的恰恰是医疗器械发展最快、最前沿的那些领域,相比较成熟的老产品,这些科技量高的产品对审评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要高得多。我们应以事实求是的精神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而不能创造神话。我中心现有医疗器械审评专家276人,涵盖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教授,审评人员经常通过会议及电话等方式和专家教授交流,提高了专业知识,开扩了视野,综合审评能力得到了实际锻炼。在不能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利用好医疗器械相关各行业的专家资源,逐步建立起“内强外专”的医疗器械审评大中心平台。

  

(七)用文化建设支撑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对于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来讲,如果说业务能力建设是“铸基”工作,那么说文化建设就是“铸魂”工作。中心一直以来将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2015年,中心从整体规划入手,分步推进,分层落实,先后通过撰写读书心得、参观纪念馆、每天准时做广播体操、每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建立资料图书室、乒乓球室、健身室,促进职工思考研究中心文化理念与精髓,增强了职工服务意识,加强了党建和廉政文化建设。起到了用文化建设支撑各项审评工作的目的。

  

(八)用党风廉政教育约束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医疗器械审评工作经常和行政相对人接触,每一个品种是否审评通过,都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中心要求审评人员要充分认识严以用权的重要意义,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2015年以来,中心陆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精神》。通过多次党风廉政教育,要求开展医疗器械审评工作时,医疗器械审评部门要坚持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守住纪律底线和权力边界。
   
    (九)用信息宣传带动医疗器械审评工作
  

我中心对信息宣传工作有明确的定位,就是为审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要着力创造舆论氛围,营造良好育人环境。2015年以来,我中心先后在《中国医药报》发表了《黑龙江深化食品药品审核查验工作改革》、《一纵一横强能力,一点一面立支撑——黑龙江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建设纪事》、《黑龙江省食药核查中心启动“两学一做+”模式》等多篇文章,在国家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及省局报送工作信息100余篇,信息报送量在全国各审评中心居第一位。

  

在此次工作会议上,国家总局器审中心孔繁圃主任在其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黑龙江省开拓进取、创新规划,在机构、编制和基础建设上积极争取、取得实效”、“从工作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强化审评全过程质量控制,有效落实审评责任,努力减少自由裁量权,防范廉政风险。黑龙江中心将ISO9001标准具体化为审评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建立了工作程序、审评标准、审评纪律、责任追究、廉政制度等41个体系文件”,对黑龙江省的医疗器械审评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黑龙江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供稿)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